重庆石桥铺殡仪馆|石桥铺殡仪馆电话:023-68417482|石桥铺殡仪馆电话是多少

重庆石桥铺殡仪馆讲解人类安葬方式:冰葬、树

发布时间:2024-08-12 10:48    浏览:

以下是对冰葬、树葬、悬棺葬更详细的介绍:

一、冰葬

起源与发展
现代冰葬技术由瑞典生物学家苏珊发明。历史上北美爱斯基摩人有类似做法,他们在冰天雪地环境中当老人预感大限将至会选择在冰洞中等待死亡。

具体流程

  1. 先将遗体放在零下18℃的冰柜冷藏。
  2. 在零下196℃的低温环境中,利用液氮使其快速冷冻、脱水结晶。
  3. 遗体结晶后变得干燥易碎,利用震动仪器将其震碎成粉末。
  4. 将震碎的遗体粉末利用真空处理的方式,使水分蒸发掉得到骨灰。
  5. 用过滤方式去除骨灰的杂质后,放入可自然分解的有机棺材中进行安葬 。

优点

  1. 环保卫生:骨灰粉末及有机棺材可在自然条件下分解,相比传统火葬等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2. 占用空间小:从长远角度骨灰融入土地后基本不占土地资源。

缺点

  1. 成本高昂:一套生产液氮的设备就需要投入100万人民币等。
  2. 技术复杂且不成熟:对设备和操作流程要求高。
  3. 观念接受度:在情感和认知上较难被大众迅速接受。

二、树葬

起源与发展
树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中国历史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树葬的记载,如《魏书·失韦传》《北史·契丹传》等。在1997 - 2023年期间《殡葬管理条例》实施,2016年相关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树葬等生态安葬。

形式分类

  1. 保留骨灰的节地树葬:
    • 通常是在专门的树葬区域,将骨灰埋在树下,以树作为标记。
  2. 不留骨灰的生态树葬:
    • 把逝者的骨灰直接撒在树下或树周围的土地里,让其与自然融为一体。

全球部分地区树葬情况

中国
西南地区西藏的珞隅和林芝有树葬习俗(珞隅地区在分叉大树搭台放置尸体及物品或在树上挖槽放;林芝是针对1岁内夭折小孩用树棺绑树上)。东北一些少数民族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也有树葬(鄂温克族夏季树葬,尸体用桦树皮等包放森林木架上让鸟类啄食)。

英国 :在英国词典中树葬指将尸体放在挖空的树干中,或是置于树上。

美洲 :
美洲印第安人的纳瓦霍部落对死亡的小孩实行树葬(小孩尸体用布毛毯包裹立在松树上的平台)。

优点

  1. 生态意义:有利于保护耕地和土地资源,推动人和大自然和谐共生。
  2. 文化意义:传承古老文化习俗,体现了特定的生死观和自然观。
  3. 经济意义:相比传统墓地价格较低,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缺点

  1. 认知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区的人对树葬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
  2. 管理难度:如果是集中树葬区域,对树木等生态的维护管理有一定要求。

三、悬棺葬

起源时间与分布
中国古代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一种古老葬俗,起源于商代后期(福建武夷山“船悬棺”距今34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南方山区如西南云、贵、川及长江以南的省区。

具体形式(葬俗演变形态)

  1. 洞穴式(初始形态):将棺木放置在天然的洞穴中。
  2. 凿穴式(发展形态):在悬崖峭壁上人工开凿洞穴放置棺木。
  3. 桩木式(定型形态):在悬崖上打入木桩,将棺木放置在木桩上。

产生原因(一些观点)

  1. 从灵魂观念角度:
    • 灵魂“寻根”意识,认为与高山悬崖有特殊联系,对其崇拜。
    • 特殊的生活地理环境(如《太平寰宇记》载“僚人礼俗殊异,以岩穴为居止” )。
  2. 从特殊葬孝观念角度:一些记载如“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悬葬崖上,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崖以趋吉”表明生者利益和死者愿望通过这种奇特葬俗方式得到统一。

意义和价值(历史文化角度)

  1. 历史研究价值:对于研究古代民族的迁徙、文化交流、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实物证据。
  2. 艺术价值:其放置棺木的方式和一些棺木上的雕刻、装饰等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
  3. 文化传承价值:是一些民族文化传承中独特的部分,承载着古老的文化记忆和传统。

面临的挑战(保护传承角度)

  1. 自然风化和侵蚀: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棺木和相关遗迹面临着风化、雨水侵蚀等破坏。
  2. 旅游开发压力:在旅游开发中,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对其造成人为的破坏。
  3. 缺乏专业研究和保护人才:难以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妥善的保护。
守灵祭奠、殡仪殡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24小时全方位对外服务。承担着主城区大部分群众的丧事服务任务,是主城区最主要的治丧服务场所和治丧中心。 一贯坚持“丧家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努力满足丧户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以丧家满意为标准,以办好一件丧事,感动一片群众为追求目标。

本站的文章和资源来自网络转载或原创,如有侵犯版权资源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